复读生是冲北大清华王牌
传奇每年都在上演,演绎者是一批批复读生。在采访中,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的老师都对记者表示:“一些复读生很厉害。”无论是一中还是二中,都在应届生和复读生设立了“0班”——这些“0班”的学生,被当地人视为两校冲击北大清华的王牌。
一位名叫朱文奇的考生让饶礼喜印象深刻。饶礼喜介绍说,2006年,在临川一中复读的文科考生朱文奇以640分的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相中,并获得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。
此前,朱文奇就读于江西九江一所中学。但由于临场经验不足,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,结果只考了565分。她觉得离自己理想的大学目标仍远,于是到临川一中走上了艰辛的复读之路。在学校的宣传板上,记者找到了朱文奇的名字。
饶礼喜告诉记者,在今年考取北大清华的38名学生中,有20人是复读生。对于该校考上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的学生,临川一中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。
为了吸引优秀的生源,两所学校对前来复读的高分考生都不收取学杂费,并且免费提供教材。“对今年高考上了二本线的复读生,我们不收学费。”饶礼喜说。
此外,两校还在各自的网站上列出了部分复读学生两次高考成绩的对照表,以说明他们进步之大。
在临川一中校门口和校园内,张贴着一些招收复读生的小广告,上面注明对分数的要求,以及班主任老师的姓名及联系电话。在临川一中校门口,有老师摆着一张小桌子,接受复读生的咨询和报名。
对此,饶礼喜认为,老师们是希望能多招到一些好学生。
全国“留学”高三开50个班
临川的高考神话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子,北至哈尔滨、北京,南到珠海、深圳,而省内各地学生更是络绎不绝。据估算,目前,在上顿渡这个小镇“留学”的外地学生已近一万名。
临川二中副校长熊福生说,“高中部的外地学生尤其多,比例接近三分之二。”而根据临川一中校办的说法,该校外地学生大约有5000人。
在临川一中学生林翔认识的高三学生中,有北京的,有新疆的,来自江西省内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多。“现在跟同学交流,临川方言行不通了,要用普通话才行。”
在临川二中副校长办公室,短短20分钟内,就有近10位家长前来帮他们的孩子办理复读手续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手上还拿着各路领导批字的纸条。
“虽然复读班就快开课了,但拿领导条子来要求就读的学生家长还是很多。再晚一点来,就没位子了。”饶礼喜说。
据其介绍,临川一中今年计划开设20个复读班,而应届班有32个。同样,临川二中也有着庞大的招生计划,高三年级共50个班。“现在担子很大,付出的精力很多。”饶礼喜说。
供不应求挤占当地资源?
由于不断扩招,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的在读学生数量都已经超过1万人。“每天放学后,校门口都是黑压压的人群,我真担心马路被压坏了。”当地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形容放学时“盛况”。
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两所学校的老校区都已经满足不了扩招的需要。在距离老校区1公里的临川大道一侧,占地588亩,投资1.5亿元的临川一中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。“我们计划明年迁入高一年级。”饶礼喜表示。
在临川二中老校区南侧,一个用地面积293亩、投资1.263亿的临川二中新校区也在建设之中。